1.3 气一元论-《中医基础理论》

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范畴,说到气很多小说里面都有宗气、元气等等,这些也是中医中的气,在第三章的时候会详细给大家讲讲,今天这篇主要讲一讲气一元论,中医的基础–

图片[1]-1.3 气一元论-《中医基础理论》-紫竹云轩

想必阴阳大家都听过,中医的阴阳学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哲学基础,而气一元论中的气作为什么解释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家应该张口就能来,可是什么意思,想必有些人不太熟悉。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二就是阴阳,这个三很多人不知道,它不是具体的三,是阴阳两种对立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可以理解为阴、阳、阴阳交融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形成了万物,这个道可以理解为太极,元气,就是混沌初未分阴阳的状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也是同理。。

中医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就是基于更高的“道”,也就是来源于最根本最高的气范畴之内。宋·吴澄《答人问性理》中就说道:所以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

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的运动变化,推动和调控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医学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以及气为生命本原,气机、气化是生命活动特征的理论。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粗浅认识,包含了所有的物质,可以说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中医中的气除了这种宇宙观,也指具体的物质概念。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气血精津液中,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运动的极其细微的物质,在所有物质中是个最大的概念。


一、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前面已经给大家讲了气是“道”是“太极”的宇宙观,引用《素问·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语中的一句话:“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摁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日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给大家详细解释下,文言文不好理解。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广袤无垠的天空,气是万物生化的本元和基础。

万物资始,五运终天:万物滋生由此开始,“五运”更迭,周而复始。

布气真灵,摁统坤元:布施天地真灵之气,统领大地万物本元。

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九星”悬挂辉耀,“七曜”环绕旋转。(九星和七曜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因此天道有了“阴阳”变化,大地有了刚和柔的分别。

幽显既位,寒暑弛张:昼夜有了明暗交替的规律,四季有了寒暑更迭。

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天地宇宙生化不息,万事万物就繁荣昌盛了。

(2)气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天地之动而不息,气的阴阳对立统一运动,表现为天地上下、升降、出入、动静、聚散、清浊的相互交感,这是气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内经》中就以“升降出入”四字很好的概括的气的运动。

气是基本物质,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行和气的相互转化也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3)气是万物之间的中介

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可人性、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气一元论的中医运用:

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形气转化的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

(1)阐述人体生命活动

气化为形、形化为气的形气转化过程,包括了气、精、血、津、液等物质的生成、转化、利用和排泄过程。

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特点,人体内的气的运动就是气机,我们经常听到的气机不畅就是气的运动受阻了,比如肝气不能正常的升发,容易肝郁。中气不转,脾胃气机不畅,没胃口,疲倦等。

(2)解释人体疾病变化

五脏六腑皆赖气为之用。气贵于和,又喜宣通。气在于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我们经常听到的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人体正气足,外邪就不容易进入人体,就不会生病。

人体正气不足,外邪侵入人体就是六淫之气,气的生成不足时候,就是气虚,气机运行不畅的时候就有气滞、气逆、气脱等等。

(3)指导诊断和治疗

我们内在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气可以作为载体,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如“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等”。中医中的四诊就是观察神色、五官、来判断人体气的运行及虚实。调理气机是中医主要的治疗法则之一。

特别在艾灸、针灸中,以“得气”、“行气”为方法,激发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络、调脏腑的功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